close
墾丁國家公園後壁湖海洋資源保護示範區
今年度發現4種台灣新紀錄、9種墾丁新紀錄魚種

墾丁國家公園近日進行委託研究計畫「後壁湖海洋資源保育示範區生態調查」期末簡報,依據生態調查發現:在後壁湖保護區內共計調查到47科366種魚類,調查過程中發現了4種台灣新紀錄魚種(威氏壯牙鰕虎、點斑櫛鰕虎、羅氏刻齒雀鯛及胸斑雀鯛)。
 
「後壁湖海洋資源保護示範區」位在墾丁國家公園南灣與貓鼻頭兩地間的巴士海峽內,2005年3月30日成立,範圍總面積約為180公頃。該海域為保護生物多樣性而建立的保護區,並以海膽的保護為起始,而後擴及至所有海洋生物的全面保護。近年來保護的效果明確,墾管處並於98年度委託中華民國珊瑚礁學會,進行保護區內的資源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在後壁湖保護區內共計調查到47科366種魚類;若併計鄰近後壁湖保護區的核三廠出水口、入水口兩處的魚種則合計共48科381種占墾丁海域魚種。令人驚訝的是,調查過程中發現了4種台灣新紀錄魚種(威氏壯牙鰕虎、點斑櫛鰕虎、羅氏刻齒雀鯛及胸斑雀鯛)與9種墾丁海域首度登錄到的魚種:黃面蓋刺魚、斑鰭紡綞鰕虎、波氏燕魚、縱帶鰺、卡氏副唇魚、桔帶裸頰鯛、黑尾刺尾鯛、細點磯塘鱧、三斑刻齒雀鯛。尤其是,三斑刻齒雀鯛為西太平洋種極為稀有的魚種,在此之前僅發現於綠島,但無任何標本或照片,且台灣亦尚未正式發表的紀錄種。
 
墾管處林青處長表示,許多人都誤以為保護區的設立限制了居民遊客原本捕魚和遊憩的權利,使其生計和權益受損。但事實上,因為保護區面積有限,而海域沒有界線,在保護區內生長繁衍的成魚、幼魚、魚卵或無脊椎動物幼生仍會主動或被動的來到區外,資源非但不會因為限制而消失,反而使保護區外的族群量增加。由本研究成果可見,保護示範區所執行的保育措施對海洋生物的保護立即有正面的效益;因此儘可能降低人為活動對自然的干擾,才是資源永續利用的長久之計。
 
 
墾丁國家公園電子報訂閱方式:
請至墾丁國家公園網頁WWW.KTNP.GOV.TW 訂閱即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kyline 天際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